绩效管理应避免的偏见
金融人才网
发布时间: 2012/8/7 9:12:28
文章来源:中国汽车人才网
尽管绩效管理体系日益被现代公司广泛采用,但人们在应用过程中发现,绩效考核中总是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偏见,影响绩效考核的公正性、客观性。 在实际执行绩效考核时,重要的就是掌握客观的原则。笔者根据多年的人力资源管理咨询经验提醒各位主管,应避免落入以下几种主观偏见: 1、晕轮效应:单凭员工在某方面表现优异,就认定他在所有方面都表现不错。这位员工通常能与客户维持良好的关系,所以你想他在办公室内的人际关系必定也是不错。然而,事实可能并非如此。相反的情况便是所谓的号角效应,员工在某方面表现不好,就认为他在其它方面必定是表现不佳。 在评估不同的工作表现或是能力时,应视为不同的问题个别处理,彼此之间不应具有因果关系。不应依据员工某一方面的表现结果,判定他在其它方面的工作表现。 2、对比偏见:主管在进行评估时,常常会相互比较不同员工之间的表现,判断员工的表现是好是坏。或是在与员工的讨论过程中,提及某某人有不错的表现,希望员工也能达到相同的标准。 这同样是误解了绩效管理的意义。绩效管理比较的是个人现在与过去之间的差异,而不是不同的个人之间的比较。主管要考虑的问题应该是:员工是否符合或是超越自己的工作目标?员工是否比过去有所进步? 3、仁慈偏见:尽管员工的表现并不怎么好,但是你还是给予不错的评价,称赞员工的表现。你也许会这么想:这样可以让员工心里比较好过,更能达到鼓励的效果。然而,过度的仁慈只是在掩饰问题,结果可能适得其反。员工以为自己的表现已经够好了,也达到了主管的期望,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当然也就没有必要做更多的努力。相反的情况便是过于严苛。员工表现得再好,你给予的分数却是偏低的。你的想法是:这样才能刺激他们不断的进步。但这只是你自己一厢情愿的想法。员工如果没有得到应有的肯定,可能因此采取消极的抵抗。反正无论再怎么努力,都得不到肯定,又何必白费力气?我们不应扭曲绩效管理的功能。绩效管理是为了事实的呈现,让员工清楚的了解自己的表现是好是坏,而不应该成为满足其它目的(例如,刺激员工追求更大的进步)的一种手段。为了避免上述的偏见影响了员工的绩效,建议在绩效管理之后的一两天,应重新检查所有的结论,再做出后的定案。 4、同类人偏见:当主管在评价与自己属于相同类型的人的时候,往往也会做出比那些与自己不是同一类型的人更高的评价。我们大多数人都倾向于认为自己是有效的,因此如果有人与自己很像,那么我们总会假定他们也一样是有效的。这也是主管在做绩效管理时应该注意的偏见。另外,在绩效管理的过程中,应随时做笔记,将重要信息纪录下来,方便事后的检讨与参考。绩效管理的有效与否,其实就掌握在你的手里。无论公司现有的制度是什么,你都应该仔细思考绩效管理的目的是什么,掌握正确的做法。让绩效管理不再是一件迫不得已的苦差事,而是促进个人成长、强化关系、传递组织策略的重要机会。
【免责声明】
金融人才网发布的资讯,是为传递共享信息为目的,不以赢利为目的,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本站转载的部分资讯稿件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速来电或来函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作出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