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业要加强管理力度完善治理制度
金融人才网
发布时间: 2012/3/8 11:49:22
文章来源:金融专业人才网
近,金融改革深受社会的关注。有观点认为,金融领域改革的关键,是改革金融资源的配置方式,让金融资源更有效地服务于实体经济,从而提升中国经济的效率。那么,该如何改革金融资源配置呢。一方面要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以便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另一方面则要转变监管思路,更好地顺应市场需求和趋势。
事实上,作为金融改革的重要选项,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已被国家多次提及。如2010年5月13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就明确提出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领域。但迄今为止,“新36条”的实施细则仍未出台。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领域热情的高涨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小额贷款公司总数为4282家,比2010年的2614家增长了64%之多。
2008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以及信贷政策的先宽后紧,导致了大量民企生存艰难,也动摇了实体经济的根基。因此,应该降低金融市场的准入门槛,让更多民间资本介入,从而更好地服务中小企业。事实上,面向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已经形成一个快速成长的市场,并对稳定实体经济大有帮助。近年来,汇丰银行、日本邦民株式会社等外资机构纷纷瞄准这一领域的商机,在中国开设小额贷款公司。不应将这一市场拱手让人,而应该发挥民间资本的积极性。2011年11月,温州商人林春平以6000万美元收购美国大西洋银行,并对外界宣称每月有七八十万美元的收入。这样的人,为什么不让他在中国发挥作用?由此可见,如果让民营的中小银行建立起来,他们完全有实力、有能力运营,并更好地服务中小企业。放开金融市场,建立民营的中小银行,还有利于解决当前利率扭曲的问题。
银监会2月1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去年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2011年总资产为113.28万亿元,同比增长18.9%。商业银行净利润超过万亿元大关,达10412亿元,创造了历史新高。按照上述数据计算,相当于商业银行去年平均每天赚得约28.5亿元。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中小企业不断被挤压的利润空间,以及艰难的生存现状。
2011年12月,民生银行行长洪崎在“2011环球企业家高峰论坛”上的一番话引起了激烈的讨论。“企业利润那么低,银行利润那么高,所以我们有时候利润太高了,自己都不好意思公布。”利率双轨制是造成这一现状的重要原因,银行靠吃“利差”赚取了高额利润。美国的中小银行很发达,虽然总体而言风险较高,坏账多了会破产,但中小银行有一个特点,就是利率一般比大型银行要高。从当前银行间理财产品的激烈竞争可以看出,如果实行利率市场化,中小银行的高利率将对垄断型的国有银行形成压力,这无疑将有助于金融资源进行有效地配置。
除了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推行利率市场化,张国初还建议监管部门转变金融领域的监管思路。当前金融监管的思路主要是防止风险,在这种情况下,金融机构虽然风险小了,但许多中小企业因为融资难而倒闭,员工失业,这事实上是增加了我国经济的风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有一批企业家,尤其是江浙一带,摸爬滚打几十年,他们年富力强,又有经济实力。如果让他们参与到金融领域,办一些中小银行,这不是对我们发展实体经济很有好处吗?要想真正扶持发展民营企业和实体经济,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的相关制度。
按照正常的市场逻辑,中小企业主赚取利润后,会将资金用于技术进步,改善经营管理和提高产品质量等方面。但如果资本市场不健康,则将导致中小企业主不愿意在实体经济方面下功夫,而是将钱投入到股市、房地产及农产品流通领域。当金融危机来临时,银根收紧,资金链断裂,于是出现了中小企业纷纷倒闭的情况。资本市场不健康,会把中小企业的资金引向歧途。例如定位为中国纳斯达克”的创业板,不仅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反而沦为了投机者的乐园。一方面要加强资本市场的监管力度,另一方面还要完善企业治理的相关制度,这样才能让资金真正流向实体经济。
【免责声明】
金融人才网发布的资讯,是为传递共享信息为目的,不以赢利为目的,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本站转载的部分资讯稿件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速来电或来函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作出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