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金融成蛋糕,三大运营商争抢
金融人才网
发布时间: 2012/2/23 14:29:41
文章来源:金融专业人才网
新年伊始,中国电信加大了对移动金融业务的争夺。2月初在北京推出其移动支付产品“银联翼宝”,北京电信用户只需更换一张UIM卡,便可在不影响任何原有业务的情况下,将手机升级为一台移动支付终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让移动金融市场成为未来行业发展的金矿,银行、移动运营商及第三方支付机构纷纷涉足移动金融,抢夺桥头堡。
易观国际分析师张萌表示,金融机构、运营商、第三方支付等纷纷杀入移动支付市场,是因为现在第三方支付中支付宝一家独大,要改变这个情况,移动支付将会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
据悉,银联因为当初在互联网支付领域的缺位,形成了支付宝以及相关第三方大行其道的局面,现在银联将避免这个情况继续出现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移动金融市场的突然走热,与火热的移动互联网大潮息息相关。一部手机可管理个人所有金融账户,满足全部投资、理财、消费需求。另外手机银行企业版,对客户来说可随时掌控企业网银手财务信息,并实现移动授权等多种移动金融服务。
艾媒咨询发布的《2011年中国手机银行发展研究报告》称,手机银行用户数在2011年有较大增长,2011年6月中国手机银行用户数超过7000万。个别银行手机用户数增长创历史纪录,如中国银行2011年上半年手机银行用户数超过700万,比2010年末增长1081.12%。
2011年后一天,央行发布了第三批共61张非金融支付业务许可证。在新一批名单中,分属三大电信运营商的天翼电子商务、联通沃易付、中移电子商务同时获得牌照。这让业内担心,三大运营商的加入,将造成移动金融垄断性可能。由于缺乏统一行业标准,多数开展移动支付业务的金融机构长期处于观望状态。此前由银联主导的13.56MHz方案和中国移动主导的2.45GHz方案谁将成为行业标准,业界一直争论不断。于移动支付潜在用户数量十分庞大,行业标准的出台涉及两个产业的利益博弈,这也加大了行业标准出台的难度。各方都想借此获得移动支付产业链的主导权。
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透露,两种移动支付标准之争其实就是金融机构和运营商之间的利益斗争,是央行金融系统和工信系统的利益之争,而且由于三大运营商实力雄厚,资金充足,银行等金融机构一直对三大运营商进入支付领域有所戒备。
基于各方拥有的独特资源,移动金融行业出现了多元化的合作模式,如支付厂商和终端厂商的合作、银行和运营商的合作、银联和运营商的合作、支付产业联盟等等。目前,移动支付发展尚处于跑马圈地阶段,各类厂商的主导地位还未形成。虽然消费者对移动支付的需求逐渐增加,为移动金融提供了较好的发展环境,但未来面临的障碍依然不少。专家认为,其障碍主要包括市场环境、安全性、政策以及行业监管和市场培育等问题。
首先,用户对安全性的担忧是移动金融业务发展的障碍。其次是行业监管问题,浦发银行的一位人士表示,由于目前银行业、电信行业分属不同的监管体系,目前还没有建立良好的政策法规环境,来促进移动金融业务快速普及发展。
随着移动金融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如何保证客户的忠诚度是现在各家银行面临的问题。农行、建行电子银行部的人士表示,现在的手机银行业务都是免收手续费的,银行以此来吸引客户。至于未来怎么做,在做大交易量的同时,如何收取费用,都还没有具体的规范和办法。
移动互联网产业联盟秘书长李易表示,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金融的问题会逐步解决,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但也同时给了其他公司发展的机会,移动金融将形成百花齐放的格局。
【免责声明】
金融人才网发布的资讯,是为传递共享信息为目的,不以赢利为目的,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本站转载的部分资讯稿件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速来电或来函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作出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