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人才网,国内专业的金融,海归金融,互联网金融求职招聘网站 招聘热线:0755-36517011

1
2
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劳动法规

承认“诚信缺失”是的诚信

金融人才网 发布时间: 2012/1/12 15:49:16 文章来源:中国金融人才网

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当前社会诚信缺失问题相当突出,人民群众十分不满。提出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建设,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加大对失信行为惩戒力度,在全社会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
诚信在不在、道德有没有,这是一个让人纠结的话题。若说消失殆尽,中国历来又不缺“忧道不忧贫”的君子;若说都还健在,何以扶不扶老人都成了“技术难题”?当下热议的“小悦悦事件”,足以窥见民意在“道德与诚信”命题上的敏感与惶惑,正如王小山(微博)先生在微博所言:什么事都扯道德,好像谁比谁强多少,责任都还没厘清责任人是监护人,然后司机,然后法律,然后才是别人……当道德的大棒挥舞向18个路人的时候,不过路演了一次张牙舞爪的“失德恐慌”。
然而,承认诚信缺失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譬如9月27日,中央文明办副主任王世明先生就认为“尽管有老人倒地无人敢扶的现象,但这绝不是中国人的道德观”,道德判断要分主流和支流,从中国经济发展等事实上看,国人的主流道德风貌良好。道德是否滑坡,事实胜于雄辩。王先生的逻辑鼓舞人心,也不是毫无道理,毕竟“仓廪实而知礼节”。但问题是,“仓廪实”是“知礼节”的必然条件,而不是充要条件。如果钱多了就能论证出诚信等道德尺度水涨船高,洛克菲勒就不会深有感触地慨叹“培养一个贵族需要三代时间”了。30多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走得稳健而快速,但以诚信为核心的社会道德建设却跟进得气喘吁吁。
这还算是比较客气的说法。事实上,社会领域的诸多现实问题,几乎都与“诚信缺失”有着本质上的渊源关系。一是市场层面的商业欺诈、制假售假,今年1月,《小康》杂志发布的年度消费者食品安全信心报告显示,半数以上公众对食品“没有安全感”,类似地沟油、潲水油等事件的层数不穷,固然与源头监管与检测无方有关,但诚信的稀缺、规则的践踏却是诸多乱象中的一根红线;二是学术层面的不端不正、虚报冒领,中国科协“第二次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报告”显示,认为“侵占他人成果”现象相当或比较普遍的比例高达51.2%,过半数(55.5%)表示确切知道自己周围的研究者有过至少一种学术不端行为;三是公权层面的失公失信,拆迁事件中张狂的权力、资源分配中与民争利的行为、官员私德领域无底线的表演……有人说,上层道德的坍塌,必然为中下阶层树立反面的表率,更会对法治建设和社会秩序造成破坏。凡此种种,既是造成“人民群众十分不满”的直接原因,也是社会诚信缺失的凿凿铁证。
知耻近乎勇。承认“诚信缺失”需要的不只是直面现实的勇气,还须有刮骨疗伤的硬气。客观地说,经济转型带来的道德转型总会经历阵痛,公众冀望的是整个社会风气由上至下的渐次好转。市场经济无可原罪,逐利思维也非洪水猛兽,关键是如何在奔跑向利益诉求的路上,整合起优质而稀缺的诚信资本,并妥善经营、放大存量,以此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锁定在秩序与原则的坐标之上,并有力消弭人口大量流动带来的陌生感与不负责任感。
知道丢了诚信,总比穿着“皇帝新衣”以为既遮羞又美观来得强。某种意义上说,承认“诚信缺失”,是难得的诚信,也是社会迈向诚信与法治的个前提。

【免责声明】

金融人才网发布的资讯,是为传递共享信息为目的,不以赢利为目的,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本站转载的部分资讯稿件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速来电或来函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作出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