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岗位=低工资+低学历+不体面?
金融人才网
发布时间: 2012/5/9 9:29:03
文章来源:中国汽车人才网
【案例】 正在四处奔波找工作的大四学生李东近比较烦,原因是眼看临近毕业却至今找不到一份看得上眼的工作。李东学的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但其对应的技术岗位起薪都难入李同学的“法眼”。于是,李东开始后悔自己当初所报考的大学专业,没有想到毕业后就业竟是如此“窘困”。工资低不说,干技术还常常跟“苦、脏、累”联系在一起,既不体面,又不受人待见,而且还可能跟那些技校学生干差不多的工作。这样一想,李东开始考虑放弃自己所学专业,投奔那些看起来体面的“白领”管理岗位。李东的想法正确吗?他的决定明智吗? 【观察员说】 眼下,又到了大学毕业生求职高峰期,有报道说在一个大型招聘会上,提供管理岗位的企业摊位前,人头攒动,水泄不通。而招聘会结束后当记者采访到只提供技术岗位的企业时,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整整一天他们只收到区区两份简历。这样的冰火两重天,在当下的大学毕业生求职观念中仍占据着主导地位。李东作为大学毕业生,特别是学技术的大学毕业生中的典型代表,观察员认为,他的择业方向出了问题,而问题就出在他对如今技能岗位的认识存在较大偏差,这将导致他的决定很可能为他带来第二次的后悔。 技能岗位不再是不体面的饭碗 技术工人,曾经是家家户户为之自豪的一个职业,今天又成为一个颇受争议的职业。然而观察员认为,历经半个多世纪的沉浮,技术工人的价值可以说刚刚开始回归自己应有的位置。这点从各地频曝高价难觅高技能人才的报道中就可以略窥一二。但整个社会对技术工人的价值回归却还来不及反应,因此不能形成正确的共识。据观察,如今的技能岗位早已不是“苦、脏、累”的代名词了,高技能人才已经成为各行业竞相“追捧”的“香饽饽”。同样,为了留住一个“管用”的高技能人才,企业都会不惜代价。现在讲到制造业,数控加工、电焊等工种的高技能人才各地都高价难求;讲到服务业,会展设计、西式烹饪等工种的行家里手都要去国外寻觅;甚至像花卉园艺工、护林员,其中的高端人才也都是一把好手艺,轻看不得。所以,从事技能岗位不体面的想法该改一改了。 技能岗位不再是低学历的去处 案例中李东提到了技校学生,生怕自己从事技能岗位就等于跟技校学生干差不多的活。观察员要提醒一句,不要看不起技校学生,要知道如今技校、职校学生的就业率稳居各类毕业生就业率之首。另外,从某种程度来讲,大学毕业生实际动手能力可能还真不比技校毕业生强。如今在上海的中等职业学校中,本市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双证书”制度,可见职校、技校更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培养。但大学毕业生的专业知识很可能强于技校学生,这是他们从事技术岗位的优势之一。2011年的统计显示,在上海各行各业的高技能人才中,45岁以下中青年占56%,大专以上学历占40%,占比逐年提高。可见高技能人才队伍正在朝年轻化、高学历的方向发展,不再是大家所想象的低学历。 技能岗位不再是低工资的代表 如果上述两个方面的事实还不能说服你的话,再来探讨一下实际的方面,就是技术工人的工资待遇问题。现实情况可能会让很多人大呼“想不到”。据2010年的一份调查显示,2009年本市高技能人才群体的年平均工资为62644元,是2009年本市职工平均工资(42789元)的1.5倍。从技能等级看,高级技师的平均工资为81370元,技师为67786元,高级工为60072元,分别是本市职工平均工资的1.9倍、1.6倍和1.4倍。此外,作出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更可以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这些事实难道不能体现高技能人才的社会价值吗? 后,还是想用观察员很喜欢的一句话来给将要选择技能岗位和已经从事技能岗位的朋友加加油:对于技术这一行,能不能成就一个好的事业,关键是看你是不是有决心选择这条路,是不是有耐心接受考验,是不是有恒心坚持到底。这是给还在犹豫中的毕业生一个忠告,也是给已经入行干技术的朋友一个鼓励。
【免责声明】
金融人才网发布的资讯,是为传递共享信息为目的,不以赢利为目的,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本站转载的部分资讯稿件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速来电或来函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作出删除处理。